6月,中国对美稀土磁体出口量像坐了火箭一样蹿升——352.8吨!较5月暴增660%。这组来自中国海关总署的硬核数据,直接把中美稀土博弈的牌桌掀了个底朝天。要知道,稀土可是现代工业的“维生素”,从特斯拉的电机到F-35战机的雷达股票推手,哪样都离不开它。
美国此前还挥舞着关税大棒对中国叫板,如今却为了这352.8吨稀土“纡尊降贵”取消部分制裁,可刚拿到货就翻脸——美财长放话要求中国“停止购买俄伊石油”。这出戏,比好莱坞的商战片还精彩。
1.稀土博弈:美国为何从“制裁者”变成“乞求者”?
稀土磁体出口量暴涨660%的背后,是美国高科技产业的集体“断供焦虑”。美国80%的稀土依赖中国进口,而中国掌握着从开采到精炼的全产业链技术。4月美国对华加征关税后,中国果断祭出稀土管制反制,直接导致美国军工、新能源等行业陷入瘫痪——通用汽车停产部分电动车生产线,洛克希德·马丁的导弹部件交付延迟。
展开剩余75%稀土(资料图)股票推手
数据不会说谎:6月中国对美稀土出口量达352.8吨,全球出口总量3188吨,环比增长157.5%。但同比仍下降38.1%,说明中国的出口限制政策并未松动。美国为了这批“救命稀土”,不得不在关税问题上让步:取消4月2日后加征的部分关税,放宽AI芯片出口限制,甚至为中国汽车企业发放半年出口许可。可刚填饱肚子,美国就翻脸要求中国“不准买俄伊石油”,活脱脱一副“端起碗吃饭,放下碗骂娘”的嘴脸。
2.美国的“变脸”戏码:从“求合作”到“塞私货”
特朗普政府的态度转变堪称“教科书级”的反复无常。此前为换取稀土供应,美国财长率团与中国谈判,承诺逐步取消关税,甚至默许英伟达等企业恢复对华芯片出口。可6月数据刚出炉,美国就迫不及待地露出獠牙——在中美即将举行的贸易会谈中新增条款,要求中国停止从俄罗斯、伊朗进口石油。
更讽刺的是,美国此前以“支持俄罗斯”为由制裁中国能源企业,如今却要把能源问题塞进贸易谈判。这就像黑帮电影里,打手刚收完保护费,转头又要求受害者上交“保护费利息”。中国商务部的回应很硬气:“中俄能源贸易不受第三方威胁。”言下之意:美国别想用稀土绑架中国的能源政策。
稀土(资料图)
3.中方的反制底牌:稀土不是“无限量供应”
面对美国的“变脸”,中国的应对策略清晰而强硬。首先,6月对美稀土出口激增的关键是“临时出口许可证”,这些许可将于2025年底到期。中方完全可以根据美国后续动作调整政策——继续供货或直接收紧。其次,中国垄断了全球90%的稀土精炼技术,即使美国转向澳大利亚、越南,短期内也无法替代中国的全产业链优势。
更关键的是,中国商务部明确表示“中俄贸易不受第三方威胁”。这意味着美国想用稀土施压中国减少俄伊石油进口,只会适得其反——中俄可能进一步强化能源合作,甚至推动本币结算,彻底绕开美元体系。
4.美国的“算盘”为何注定落空?
美国此举看似精明,实则漏洞百出。其一,债务危机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——2025年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维持在4.5%,企业融资成本飙升,经济基本面并未改善。其二,全球产业链重构已不可逆,东南亚、中东正加速承接产业转移,美国“去中国化”的策略反而推动中俄抱团。
特朗普(资料图)
最致命的是,中国稀土出口的“可控性”让美国投鼠忌器。一旦美方在俄伊问题上过度施压,中方完全可能收紧对美供应,届时美国高科技产业将再次陷入“断供危机”。正如一篇分析所述:“美国的债务危机并未结束,其强硬立场只是危机暂缓后的虚张声势。”
【结语】稀土博弈的终极启示:合作才是出路
这场稀土大战暴露了美国“极限施压”策略的破产。中国用数据和行动证明:稀土不是任人宰割的筹码,而是维护国家利益的“战略武器”。美国若继续玩“制裁-谈判-再制裁”的老把戏,只会加速自身产业空心化。反观中国,无论是稀土产业链的绝对优势,还是中俄能源合作的深化,都为长期博弈提供了坚实后盾。
未来的中美关系注定是“合作与对抗并存”。但有一点可以肯定:谁把经贸问题政治化,谁就会先输掉这场“持久战”。正如中国商务部所言:“平等对话协商,完全能管控矛盾。”这句话股票推手,或许是对美国“变脸”最好的回应。
发布于:江苏省星速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